太阳成集团tyc234cc教育学学术学位授权点2024年度建设报告-教育学院



  • 太阳成集团tyc234cc

    当前位置: 首页 > 转换链接错误">研究生培养 > 研究生教育 > 正文        返回主页
    太阳成集团tyc234cc教育学学术学位授权点2024年度建设报告
    时间:2025/03/10 15:24:48 点击量:[]

    一、学位授权建设情况

    (一)学科方向布局

    教育学是太阳成集团tyc234cc最早设置的学科之一。在1925-1936年私立东陆大学和省立东陆大学时期,学校先后设置教育系和教育学院,1938年,太阳成集团tyc234cc教育学院并入西南联大,以之为依托组建西南联大师范学院。1982年成立高等教育研究室,1993年成立成人教育学院,1998年成立职业技术学院,1999年学校被云南省教育厅确定为“全省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2000年获教育部“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2002年建立高等教育研究院,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2005年,成人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以及网络教育学院合并成立太阳成集团tyc234cc学院。2010年获得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2011 年获得教育学一级学科学位授权。2024年7月,组建太阳成集团tyc234cc教育学院,下设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太阳成集团tyc234cc中心、基础教育管理研究中心。2024年7月,云南省教育厅批复同意太阳成集团tyc234cc设立“云南省职业教育研究院”。

    太阳成集团tyc234cc教育学学位点紧紧围绕国家关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的“三个定位”建设,在教育学原理、比较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成人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学、教育技术学六个二级学科方向形成培养特色和优势,为教育强国、教育强省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作出重要贡献,为满足边疆地区乃至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目前,云大教育学科下设高等教育学、教育学原理、比较教育学、教育技术学、成人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学6个二级学科,均采取全日制培养方式,学制为三年。

    (二)师资建设

    2024年,教育学院通过学术研讨与培训力促“能教”,通过敦促研究生导师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育教学技能培训解决“会教”,通过师德师风教育鼓励“爱教”,构建起“能教、会教、爱教”螺旋上升的一流研究生师资教学综合素养培养体系。(师资具体信息见第三部分“师资队伍”)

    (三)平台建设

    学位点现有平台如下: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基地、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全国中小企业经营管理领军人才培训机构、云南省职业教育研究院、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秘书处、云南省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中心、云南省职业教育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云南省继续示范基地、云南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示范基地、云南省军队转业干部教育培训基地。

    人才培养及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2024年,太阳成集团tyc234cc教育学硕士学位点严格践行学校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的各项要求,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提高人才选拔质量;坚持质量导向,构建科学质量控制体系;完善质量控制和保证制度,加强培养关键环节质量监控,严格培养过程管理,抓住关键环节,设置质量控制措施,完善分流选择机制。落实全过程管理责任,细化权责,杜绝学位“注水”。建立就业质量反馈机制,积极构建全过程、全链条研究生培养质量控制体系。通过研究生核心课程建设、高水平教材建设、产教融合基地建设、研究生科研创新、实践创新和对外交流等项目实施,全面推进学位点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以改革促发展,以改革提质量。通过导师遴选、招生资格年度审核、强化导师岗位职责,实施导师岗位管理动态调整,着力选拔培养综合素质高、学术潜力大、业务能力强的年轻教师作为研究生导师。加强导师团队建设,明确导师权责,规范导师指导行为。加强导师培训工作,努力提升导师指导能力和水平。发挥导师言传身教作用,强化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责任,发挥导师育人作用,率先垂范,培养研究生良好的学风,激励导师做研究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

    本年度,学位点按照学校制定的《“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太阳成集团tyc234cc硕士研究生导师遴选及招生资格认定办法》《太阳成集团tyc234cc研究生中期考核与分流暂行办法》《太阳成集团tyc234cc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等制度要求,积极实施6+4”育人模式,紧抓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组织育人6方面重点难点,推进心理、管理、服务、资助4方面的育人工作,根据云南大学召开“2024-2025学年春季学期与秋季学期研究生培养工作会暨研究生教育教学督导工作会议精神,严格执行院级层面的教学督导工作

    建设成效、经费投入

    学位点建设成效明显,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博士及高级职称教师占比高,学术骨干力量雄厚。教材建设方面,优化课程体系,开设了丰富多样的课程。科研成果丰硕,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承担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科研总经费达28万元。国内外学术交流活跃,师生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会议,拓宽学术视野。社会服务方面,依托学科优势,服务国家战略与地方发展,建立多个培训基地与研究中心。质量保证体系日益完善,严格招生、培养、考核等环节,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总体来看,学位点在各方面均取得长足进步,为教育学领域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

    学位点年度生均经费约7000余元,学位点实验室总面积达 2150 ㎡,拥有总值 456.58 万元的先进教学仪器设备。有教育学类专业图书资料室和丰富的学科文献资料,建成完善的实训室 5 间微格教室、3 间智慧教室、 普通话实训室、毛笔硬笔板书实训室等。

    二、人才培养

    (一)课程设置

    太阳成集团tyc234cc教育硕士学位点严格按照教育硕士三个领域4个方向的培养目标、学位标准和培养方案开设课程, 2024年教育学院开设的课程类型有公共学位课、学科基础课、学科方向课、公共选修课、专业选修课、学术活动和社会实践,其课程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自然辩证法概论、教育学原理、教育名著选读、学习环境设计、教育经济学、国际职业教育研究、教育研究方法、学术活动、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指导、培训项目规划与课程设计、教育心理学 、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职业院校德育研究 、总体国家安全观与校园安全教育 、数据分析及可视化、社区教育与社区发展、社会实践2、教育技术学学科发展系列讲座英语读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数字媒体技术、职业技术教育学通论、教育史、成人教育学通论、教育统计学、微格教学、教育技术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教育技术与智慧教育、职业教育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教学技能训练、教育法规与政策、教育管理学、教育技术学通论、职业教育课程设计与教材分析、学习型社会与终身教育、微格教学、社会实践、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二)导师教学类成果

    2024年,太阳成集团tyc234cc教育硕士学位点罗昆教授主持太阳成集团tyc234cc研究生课程《教育研究方法》建设项目在建,张琪仁副研究员主持的研究生优质课程建设项目《民族教育研究理论与方法》结项考核为优秀;邓春宁副教授获得太阳成集团tyc234cc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及成果培育项目《新时代职教专硕研究生“三训一学”人才培养管理模式研究》。

    (三)研究生科研、竞赛成果与学位论文评奖评优

    学院积极鼓励研究生参与各类型科研、竞赛活动,安排教师指导研究生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活动。2024年教育学院研究生获批厅级科研项目1项(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1项)、校级项目1项(第十六届科研创新项目1项)。研究生公开发表论文6,1篇学硕毕业论文推荐为太阳成集团tyc234cc校级优秀硕士论文。

    (四)学位点招生、毕业、授予学位、就业情况

    2024年太阳成集团tyc234cc教育学学位点共招收学硕新生30人。其中教育学原理6人,比较教育学5人,高等教育学8人,成人教育学3人,职业技术教育学5人。

    2024年学位点授予教育学硕士学位42人,其中高等教育学12人,教育学原理8人,比较教育学4人,成人教育学5人,职业与技术教育学6人,教育技术学7,合计42太阳成集团tyc234cc教育学硕士学位授权点2024年就业人数总计33人,从签约单位类型来看,其中签约党政机关部门5人、签约高等教育单位17人、签约中初等教育单位2人、签约其他事业单位1人、国有企业3人、其他企业2人、其他形式就业3人;从行业类型来看,从事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行业6人,从事教育行业21人,占就业总人数比例的63.64%。总体来看,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就业行业类型与培养目标基本吻合,高于六成的毕业生从事教育行业相关工作。

    (五)研究生国内外交流

    2024年,学院与上海师范大学合作启动了学生互访交流学习项目,职业技术教育学、成人教育学、教育技术学三个专业的学生赴上海进行了为期两周的交流学习,学习内容涵盖专业学习、实践探索、人文行走等多项内容。

    此外,2024年度学位点6名学生分别参与了线上和线下的学术交流和主题报告活动:第三届杜威教育思想论坛郑州市“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学术论坛、斋明笃行研究生学术论坛、第二届“应用伦理珞珈论坛”、2024中国旅游科学年会、理论创新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中国旅游研究院、北京(青年学者对话)、2024全国首届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建设与发展研讨会、课程与教学论学科自主体系建设、课程教材研究所&首都师范大学、北京(第三分论坛汇报)、2024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哲学研究分会第一届青年学者学术论坛、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的教育认知革命与教育哲学研究创新、中国教育学会&首都师范大学、北京(第四分论坛汇报)。

    (六)奖助学金情况

    太阳成集团tyc234cc教育学硕士学位授权点建立了完备的奖助学金发放制度,目前已实

    现国家助学金、校级奖学金全覆盖体系。奖助学金评审和发放工作公开、公平、公正。2024年,本学位点受国家助学金资助学生共134人,累计发放金额为58.8万元;受学业奖学金资助学生90人,累计发放金额为34.1万元;受国家奖学金资助学生3人,累计发放金额为6万元;受省政府奖学金资助学生2人,累计发放金额为2万元。

    (七)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情况

    2024年,学位点以席大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学位2020〕20号)、《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办法》(学位2020〕25号)等规章制度,以及《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基本要求》等标准,规范办学,在学校领导下成立了教育硕士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学位点在研究生考试招生工作中落实有关规定、承担主体责任,做到过程操作规范、复试全程录音录像。学位点及时修订教育硕士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并严格实施研究生中期考核制度,及时督促并依规分流学生。严格按照教指委的学位论文规范要求培养学生。研一学年上学期完成师生互选,深化指导教师是研究生质量管控第一责任人的认识,严防学术不端。学位点高度重视人才培养,重视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初步形成“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持续改进”的闭环式质量督导评价体系。

    (八)管理、科研与教学支撑

    2024年,太阳成集团tyc234cc教育学一级学位授权点以席大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进一步严格规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若干意见》(2020〕19 号)文件精神,在学校领导下严格按照教育学一级学科学位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培养。学院在研究生考试招生工作中落实有关规定、承担主体责任,做到过程操作规范、复试全程录音录像。及时修订教育学硕士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并严格实施研究生中期考核制度,及时督促并依规分流学生。严格按照教指委的学位论文规范要求培养学生。研一学年上学期完成师生互选,深化指导教师是研究生质量管控第一责任人的认识,严防学术不端。学位点高度重视人才培养,重视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初步形成“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持续改进”的闭环式质量督导评价体系。确保学生权益和人才培养质量。

    截止2024年,学位点实验室总面积达2150 ㎡,拥有总值456.58万元的先进教学仪器设备。有教育学类专业图书资料室和丰富的学科文献资料,有7017 册图书和68种教育学专业期刊。校图书馆现有445万纸质藏书、841130册电子图书、100 余个数据库为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提供了保障。学位点另建成5间微格教室、3间智慧教室、普通话实训室、毛笔硬笔板书实训室等。截至2024年12月,共有专业实践基地28个,其中23家为教育实习基地,5家为职业技术教育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三、师资队伍

    师德师风建设总体情况

    2024年,太阳成集团tyc234cc教育硕士学位点继续将师德师风专题教育列为重点工作来抓,以学院党委书记及院领导班子为主导,对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进行指导和督查,明确意义和学习内容,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做到积极宣传、广泛动员、全员参与。通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师生政治理论学习、教职工大会集中学习等形式建立长效机制,让师德师风专题教育活动长期发挥师资队伍思想建设优势。

    2020-2021年,学院以教工支部为单位,组织学习了《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云南省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开展了“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学习会,观看了电影《绝地重生》。此外,组织全体研究生导师开展了“三育人”主题学习教育、学习贯彻席大大总书记致太阳成集团tyc234cc建校100周年贺信精神、太阳成集团tyc234cc研究生导师培训、太阳成集团tyc234cc新任研究生导师培训。

      专任教师队伍情况

    1: 2024太阳成集团tyc234cc教育学院学术型硕士学位点教师概况



    教师人数

    占比

    备注

    教师数量

    在编教师

    50


    1名2022年退休,2名2023年退休

    退休返聘教师

    3


    职称结构

    正高教师

    9

    18%


    副高教师

    22

    44%

    中职教师

    19

    38%

    年龄结构

    26-35岁

    4

    7%

    专任教师平均年47

    36-45岁

    20人

    40%

    46-59岁

    26人

    53%

    师资结构

    博士学位教师

    27人

    51%

    具备硕导资格教师

    25人

    55%

    导师力量

    博士学位

    24人

    92%


    高级职称导师

    20人

    80%

    (三)主要学科方向带头人及学术骨干

    2024年,太阳成集团tyc234cc教育学学位点共有六个学科方向。

    1、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方向的带头人为李家祥教授,学术骨干为陈云山教授、罗昆教授、王雯副教授、杨文洁副教授、娄元元副教授

    2、成人教育学学科方向的学术骨干有邓春宁副教授、周芳副教授、施芳副教授、黄惠副教授、曹艳春副教授、徐超助理研究员。

    3、教育技术学学科方向的学术骨干有祁志卫副教授、刘俊玮副教授、谢志昆高级实验师。

    4、高等教育学学科方向带头人为董云川研究员,学术骨干为刘康宁研究员、李敏副研究员、曹原助理研究员。

    5、教育学原理方向的学术骨干有王菊研究员、刘徐湘教授、邓凡教授、周宏副研究员、王果助理研究员

    6、比较教育学方向的学术骨干张建新教授、吴玫副研究员、张琪仁副研究员、范哗助理研究员、胡昕晔助理研究员、曹原助理研究员

    重要学术组织任职情况

    2024年,学位点专任教师在国内外重要学术组织中担任社会职务的具体情况如下:

    教师姓名

    学术组织名称

    担任职务

    李家祥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乡村振兴委员会

    理事

    董云川

    中国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

    常务理事

    董云川

    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

    会长

    刘康宁

    中国职教学会质量保障与评估专委会

    副主任

    刘康宁

    教育部本科审核评估

    专家

    刘康宁

    教育部职教诊断与改进专委会

    专家(兼云南省秘书长)

    刘康宁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

    理事

    刘康宁

    云南省委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教育咨询委员会

    委员

    刘康宁

    云南省政府督学

    特聘督学

    刘康宁

    云南省高校教学评估指导委员会

    副主任(兼秘书长)

    王菊

    中国社会学会教育社会学会

    理事

    王雯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产教融合专业委员会

    常务理事

    王雯

    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教师专业委员会

    理事

    邓春宁

    云南省成人高等教育学会

    秘书长

    张建新

    亚太地区教育质量保障组织(APQN)

    前主席

    李家祥

    云南省成人高等教育学会第三届理事会

    会长

    吴玫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

    理事

    李敏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

    理事

    章光洁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教育人类学专业委员会

    理事

    罗昆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乡村振兴委员会

    理事

    四、科学研究

    (一)公开发表的学术成果

    本年度,学院教师共出版学术著作3部,发表各级各类学术论文21篇,其中CSSCI(含C扩)5篇,SCI论文2篇;3篇政策建议被省级政府部门采纳,其中1篇被省长批示并被省政府采纳。

    (二)牵头建设的国家或省部级科创、重点研究基地

    云南省职业教育研究院是省教育厅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席大大总书记致太阳成集团tyc234cc建校100周年重要贺信精神的具体举措,是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开展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的生动实践,对加强我省职业教育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国际交流合作,提升职业教育适应性,增强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省教育研究院聚焦云南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和《云南省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构建边疆职业教育发展新范式服务“三个定位”建设实施方案》,是促进云南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契机,为云南教育现代化创造了良好的政策基础,抓好方案的贯彻落实,是当前云南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也是云南省职业教育研究院的核心工作。云南省职业教育研究院通过开展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研究,参与职业院校专业综合评价,开展职业教育管理人才和师资培养培训,推动“教随产出、产教同行”项目式国际交流合作机制研究和实践,定期编辑、整理国内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动态信息,协助省教育厅开展相关工作,从资讯供给、政策咨询和制度建设等方面为云南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研究院也将在省教育厅和太阳成集团tyc234cc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太阳成集团tyc234cc“双一流”高校综合优势,着力开展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研究,参与职业院校专业综合评价,积极开展职业教育师资培养,进行“职教出海”研究及实践。

    (三)科研项目及到校经费

    本年度,学院新增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西部项目1项,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1项,云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1项,校级人文社科项目1项,省级教学案例库项目1项,科研总经费达28万元;另还有在研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全国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教育部重点项目1项,教育厅项3项等。

    (四)主办的国内外学术期刊以及其他体现本学位授权点科研水平数据

    2024年度有40余人/次分别参与了线上和线下的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和主题报告活动:美国教育研究协会AERA)2024年年会、2024年亚太地区教育质量保障组织(APQN)学术年会AAC)、2024年教育评价国际会议、2024年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中国职教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等。以主持或主旨报告专家身份参加教育改革前沿学术研讨会:香港教育大学2024年批判大学研究会议、研究生教育学会专委会2024学术年会、第二届亚欧教师教育国际论坛、第二十届全国大学教育思想研讨会、第二届应用伦理珞珈论坛暨“教育家精神与教育伦理”学术研讨会、云南省高教学会学术年会等;另外,学院还与北京大学蔡元培研究会和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联合举办“大学精神的传承与创新”学术研讨会、就业创业系列讲座,还将参与12月承办太阳成集团tyc234cc“理解中国”学术新人铸魂论坛——中国式现代化的教育强国建设研究·研究生学术论坛(全国性)。

    五、服务社会

    太阳成集团tyc234cc教育学一级学科依托高等教育学、教育学原理、比较教育学、成人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学、教育技术学等二级学科,主动服务国家战略、主动对接云南省重大教育政策、重点领域教育改革开展政府咨询,引领区域特色的学术发展,积极拓展亚太地区教育国际合作,逐步形成了“服务国家战略、面向周边国家、繁荣学术文化、资政政府决策”的社会服务特色与声誉。

    目前,依托学科优势已建成“职业培训服务地方教育”、“政策智库资政宏观决策”、“学术社团引领教育研究”、“跨境合作服务国家战略”的社会服务体系,主要有:

    1.建设有2个国家级和1个面向国际的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挂牌的“全国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人社部挂牌的“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不定期开展了全国各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和培训,实施了缅中友好“百人校长”培训项目,积极推进落实教育部“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滇西实施方案”,助力云南省边疆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发展和脱贫攻坚等。

    2.建设有“云南省政协委员工作室”,是服务云南省教育发展的政策智库,参与了云南省“十三五”“十四五”教育规划编制、院校设置,完成了30余份政策咨询报告,有4份被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有1份被民进中央采纳,有5份被省政协采纳,有20余份报告被云南省教育厅、人社厅、省发改委、省委政策研究室、昆明市人民政府等部门采纳,服务于省域教育改革与发展,2024年被评为省政协优秀委员工作室。

    3.建设有“云南省高教学会”和云南省成人高等教育学会”。“云南省高教学会”是全省高校学术交流的平台,是服务全省高等教育学科建设与学术交流的中枢机构,是高等教育研究者的学术共同体组织,会员单位覆盖了云南省80余所普通本科高校和高职高专院校。

    “云南省成人高等教育学会”是全省从事成人高等教育的单位和同仁学习、交流的平台,也是全国唯一一家成人高等教育省级学会。在该平台上,可以及时了解国家和云南省有关成人教育的相关政策与发展动向,也可学习到省内外院校的一些先进办学理念与运作,以便指导本单位具体工作,促进成人高等教育持续发展。会员单位覆盖了云南省41余所普通本科高校和高职高专院校。

    4.建设有“云南省高等教育评估中心”和“云南省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中心”,是云南省教育厅挂靠工作机构,是全省高校评估与职教师资培训的中心机构。“评估中心”先后组织了80余所高校的教学合格评估、审核评估、专业评估认证等,“职教师资培训中心”开展面向全省州市县的职教师资培训。此外,依托“亚太教育质量保障组织APQN)”建设有“跨境教育外部质量保障人才培养基地”,开展了东盟国家的教育部官员质量保障培训工作坊、组织了亚太地区国家教育质量保障全球性大会,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倡议,服务云南省高等教育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跨境质量保障,以及建设云南省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国家战略。

    六、不足与短板

    (一)师资队伍结构有待优化,学科领军人才不足,年轻科研团队培养与建设有待加强。

    (二)培养科学创新人才的能力不足,未能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优势,协同创新能力不突出。

    (三)学科研究方向不聚焦,标志性科研教学成果产出数量少,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立项数、教学成果奖励数亟待新增。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