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成集团tyc234cc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24年度建设报告-教育学院

太阳成集团tyc234cc

当前位置: 首页 > 转换链接错误">研究生培养 > 研究生教育 > 正文        返回主页
太阳成集团tyc234cc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24年度建设报告
时间:2025/03/10 15:58:03 点击量:[]

一、学位点总体概况

学科方向布局

教育学是太阳成集团tyc234cc最早设置的学科之一。在19251936年私立东陆大学和省立东陆大学时期,学校先后设置教育系和教育学院,1938年,太阳成集团tyc234cc教育学院并入西南联大,以之为依托组建西南联大师范学院。1982年成立高等教育研究室,1993年成立成人教育学院,1998年成立职业技术学院,2002年建立高等教育研究院,2003年获得学术硕士学位授权。2005年,成人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以及网络教育学院合并成立太阳成集团tyc234cc学院。2010年获得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2011年获得教育学一级学科学位授权20247,组建太阳成集团tyc234cc教育学院,下设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太阳成集团tyc234cc中心、 基础教育管理研究中心。20247月,云南省教育厅批复同意太阳成集团tyc234cc设立“云南省职业教育研究院”。

太阳成集团tyc234cc教育硕士学位点紧紧围绕国家关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

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三个定位” 建设,在教育管理、现代教育技术、职业技术教育三个方向形成培养特色和优势,为教育强国、教育强省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作出重要贡献,为满足边疆地区乃至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师资建设

学位点师资力量强,结构优异,可为研究生提供良好的学术指导。专业硕士实行双导师制,聘请校外行业导师作为兼职导师,学院共聘请了18名行业兼职导师,给予学生教育教学实践方面的指导。

平台建设

学位点现有科研平台:“云南省职业教育研究院”“云南省高等 教育学会”“云南省成人高等教育学会”“云南省高等教育评估中心” 、“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中心”“南亚东南亚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未来教师发展研究中心”和“教育技术研究中心”等。

人才培养及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2024年,太阳成集团tyc234cc教育学硕士学位点严格践行学校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的各项要求,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提高人才选拔质量;坚持质量导向,构建科学质量控制体系;完善质量控制和保证制度,加强培养关键环节质量监控,严格培养过程管理,抓住关键环节,设置质量控制措施,完善分流选择机制。落实全过程管理责任,细化权责,杜绝学位“注水”。建立就业质量反馈机制,积极构建全过程、全链条研究生培养质量控制体系。通过研究生核心课程建设、高水平教材建设、产教融合基地建设、研究生科研创新、实践创新和对外交流等项目实施,全面推进学位点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以改革促发展,以改革提质量。通过导师遴选、招生资格年度审核、强化导师岗位职责,实施导师岗位管理动态调整,着力选拔培养综合素质高、学术潜力大、业务能力强的年轻教师作为研究生导师。加强导师团队建设,明确导师权责,规范导师指导行为。加强导师培训工作,努力提升导师指导能力和水平。发挥导师言传身教作用,强化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责任,发挥导师育人作用,率先垂范,培养研究生良好的学风,激励导师做研究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

本年度,学位点按照学校制定的《“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太阳成集团tyc234cc硕士研究生导师遴选及招生资格认定办法》《太阳成集团tyc234cc研究生中期考核与分流暂行办法》《太阳成集团tyc234cc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等制度要求,积极实施6+4育人模式,紧抓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组织育人6方面重点难点,推进心理、管理、服务、资助4方面的育人工作,根据太阳成集团tyc234cc召开的2024-2025学年春季学期与秋季学期研究生培养工作会暨研究生教育教学督导工作会议”精神,严格执行院级层面的教学督导工作。

(五)建设成效、经费投入

学位点实力逐步提高。不断优化教育硕士的学科布局,共有教育管理、职业技术教育、现代教育技术三个专业学位点。

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明显。该校招聘了大量具有博士学位和高级职称的优秀教师,充实了教育硕士的师资队伍。同时,该校实施双导师制,加强导师培训,提高了导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教育硕士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质量不断提高。通过完善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位论文质量等措施,该校教育硕士的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社会服务贡献突出。该校教育硕士学位点为地方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等领域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促进了教育公平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同时,该校还积极开展文化创新活动,推动了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学位点年度生均经费7000余元,实验室总面积2150,拥有总值456.58万元的先进教学仪器设备,有教育学类专业图书资料室和丰富的学科文献资料,建成完善的实训室5间微格教室、3间智慧教室、普通话实训室、毛笔硬笔板书实训室等。截至202412,共有专业实践基地28个,其中23家为教育实习基地,5家为职业技术教育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二、人才培养

(一)课程设置

太阳成集团tyc234cc教育硕士学位点严格按照教育硕士三个领域4个方向的培养目标、学位标准和培养方案开设课程, 2024年教育学院开设的课程类型有公共学位课、学科基础课、学科方向课、公共选修课、专业选修课、学术活动和社会实践,其课程为:数字媒体技术、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实施、信息技术课程与教材研究、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开发与教材分析、教育研究方法、教育技术与智慧教育、教学技能训练(专硕)、教育法规与政策、微格教学(专硕)、中职学校教育实习、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习、企业行业实践、职业学校班主任与班级管理、市场营销专业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职业教育发展前沿专题、中职学校市场营销专业教育调查研习、企业行业市场营销专业职业能力调查研习、中职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育调查研习、学习环境设计、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研习、旅游接待业管理、现代推销学、中小学班级与班主任管理、现代教育技术前沿讲座、英语、职业技术教育测量与评价、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教育研究方法、中小学学习理论、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与教学论、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指导、席大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研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 、数字技术导论、数据分析及可视化、教育原理

(二)导师教学类成果

2024年,太阳成集团tyc234cc教育硕士学位点邓凡教授主持的云南省《教育政策专业学位案例库》、张琪仁副研究员主持的《乡村教育振兴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学案例库》完成结项验收,周宏副研究员主持的《学校德育理论与实践案例库》获得立项;罗昆教授主持太阳成集团tyc234cc研究生课程《教育研究方法》建设项目在建;邓春宁副教授主持的《新时代职教专硕研究生“三训一学”人才培养管理模式研究》获得太阳成集团tyc234cc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及成果培育项目立项;董红梅副教授以教学案例为切入点,获得太阳成集团tyc234cc《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示范课程教学案例》项目立项。

(三)研究生科研竞赛成果、学位论文评优评奖

学院积极鼓励研究生参与各类型科研、竞赛活动,安排教师指导研究生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活动。2024年教育学院研究生获批厅级科研项目1项、校级项目1项。研究生公开发表论文9篇。参与各级各类竞赛活动,取得校级奖项3项;教育管理专业学生有10余人在各自教学岗位竞赛上获奖。本年度,学位点共4篇专业学位硕士论文推荐为校级优秀硕士论文。

(四)学位点招生、毕业、授予学位、就业情况

2024学位点授予教育硕士学位99人,其中现代教育技术20人,职业技术教育31人,教育管理48,合计99

2024年,全日制教育硕士就业单位类型分布多样,12名毕业生前往高等教育单位就业,10人前往中初等教育单位就业,2人前往政府机关单位就业,2人前往国有企业就业,2人前往民营企业就业,1人自主创业,18人前往其他单位就业;非全日制教育硕士分布在教育管理专业之中,他们当中有50人前往中初等教育单位就业,10人前往高等教育单位就业,2人前往政府机关单位就业,3人前往其他事业单位就业。

总的来看,教育硕士就业行业类型与教育硕士培养目标保持一致,2024年共毕业授位116名教育硕士,在教育行业(含高等教育、中初等教育)就业的人数就达到了82人,占比70.69%,即超过七成的教育硕士研究生毕业之后选择从事与教育相关的工作。

(五)研究生国内外交流

为突出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实践导向,学院与多家行业单位建立了稳定持久的合作关系,为学生交流学习创设了充分的机会与良好的平台。2024年,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先后分批次参访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如昆明市晋宁区中等专业学校、昆明市官渡区职业高级中学、昆明市旅游职业中学、昆明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文汇酒店、万言文化公司、昆明市外国语学校、昆明市第二十四中学、云大附中、昆明市实验中学等学校,并按照培养方案完成见习、实习。2024年度学生有1人参与了线上和线下的学术交流和主题报告活动: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

(六)奖助学金情况

学位点建立了完备的奖助学金发放制度,目前已实现国家助学金、校级奖学金全覆盖体系。奖助学金评审和发放工作公开、公平、公正。2024年,本学位点受国家助学金资助学生共255人,累计发放金额为114.9万元;受学业奖学金资助学生201人,累计发放金额为72.3万元;受国家奖学金资助学生1人,累计发放金额为2万元;受省政府奖学金资助学生2人,累计发放金额为2万元。

(七)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情况

2024年,学位点以席大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学位202020号)、《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办法》(学位202025号)等规章制度,以及《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基本要求》等标准,规范办学,在学校领导下成立了教育硕士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学位点在研究生考试招生工作中落实有关规定、承担主体责任,做到过程操作规范、复试全程录音录像。学位点及时修订教育硕士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并严格实施研究生中期考核制度,及时督促并依规分流学生。严格按照教指委的学位论文规范要求培养学生。研一学年上学期完成师生互选,深化指导教师是研究生质量管控第一责任人的认识,严防学术不端。学位点高度重视人才培养,重视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初步形成“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持续改进”的闭环式质量督导评价体系。

(八)管理服务与教学科研支撑

2024年,太阳成集团tyc234cc教育学一级学位授权点以席大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进一步严格规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若干意见》(〔202019 )文件精神,在学校领导下严格按照教育学一级学科学位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培养。学院在研究生考试招生工作中落实有关规定、承担主体责任,做到过程操作规范、复试全程录音录像。及时修订教育学硕士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并严格实施研究生中期考核制度,及时督促并依规分流学生。严格按照教指委的学位论文规范要求培养学生。研一学年上学期完成师生互选,深化指导教师是研究生质量管控第一责任人的认识,严防学术不端。学位点高度重视人才培养,重视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初步形成“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持续改进”的闭环式质量督导评价体系,确保学生权益和人才培养质量。

截止2024年,学位点实验室总面积达2150㎡,拥有总值456.58万元的先进教学仪器设备。有教育学类专业图书资料室和丰富的学科文献资料,有7017 册图书和68种教育学专业期刊。校图书馆现有445万纸质藏书、841130 册电子图书、100余个数据库为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提供了保障。学位点另建成5间微格教室、3间智慧教室、普通话实训室、毛笔硬笔板书实训室等。截至202412月,共有专业实践基地28个,其中23家为教育实习基地,5家为职业技术教育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三、师资队伍

(一)师德师风建设总体情况

2024年,太阳成集团tyc234cc教育硕士学位点继续将师德师风专题教育列为重点工作来抓,以学院党委书记及院领导班子为主导,对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进行指导和督查,明确意义和学习内容,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做到积极宣传、广泛动员、全员参与。通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师生政治理论学习、教职工大会集中学习等形式建立长效机制,让师德师风专题教育活动长期发挥师资队伍思想建设优势。

2020-2021年,学院以教工支部为单位,组织学习了《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云南省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开展了“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学习会,观看了电影《绝地重生》。此外,组织全体研究生导师开展了“三育人”主题学习教育、学习贯彻席大大总书记致太阳成集团tyc234cc建校100周年贺信精神、太阳成集团tyc234cc研究生导师培训、太阳成集团tyc234cc新任研究生导师培训。

(二)专任教师队伍情况

2024年度,学位点共有校内专任教师41名,校内兼职硕士导师9名。41名专任教师中,具备硕导资格的教师共有28,占比68 %学位点高级职称专任教师共28人,高级职称兼职导师8取得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28人,占比68%

1  2024太阳成集团tyc234cc教育学院专业型硕士学位点教师概况



教师人数

占比

备注

教师数量

在编教师

50


12022年退休,22023年退休

退休返聘教师

3


职称结构

正高教师

9

18%


副高教师

22

44%

中职教师

19

38%

年龄结构

2635

4

7%

专任教师平均年龄47

3645

20

40%

4659

26

53%

师资结构

博士学位教师

27

51%

具备硕导资格教师

26

52%

导师力量

博士学位

24

92%


高级职称导师

20

80%



(三)行业导师情况

行业导师姓名

单位

职称/职务

李攀峰

昆明市第二十四中学

中学高级教师

彭梦晖

昆明市五华区外国语实验小学

中学高级教师

李学文

云大附中

正高

高云飞

云大附中

正高

杨宏伟

昆明市外国语学校

副高

李敏

太阳成集团tyc234cc附属中学

中学高级教师

徐璐

昆明市实验中学

中学高级教师

王朝颙

云南省昆明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校长/高级教师

何树称

云南商务信息工程学校校长

校长/高级教师

李志坚

昆明市晋宁区中等专业学校书记

校长/正高级教师

杨兴福

昆明市禄劝职业高级中学

校长/正高级教师

齐武福

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

副院长/教授

刘伟

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教授

杨经元

云南交通运输职业学院

教授

路小军

昆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院长/正高级教师

王树华

昆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副院长/研究员

(四)教师担任的国内外重要行业组织任职情况

2024年,学位点专任教师在国内外重要学术组织中担任社会职务的具体情况如下:

教师姓名

学术组织名称

担任职务

李家祥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乡村振兴委员会

理事

董云川

中国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

常务理事

董云川

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

会长

刘康宁

中国职教学会质量保障与评估专委会

副主任

刘康宁

教育部本科审核评估

专家

刘康宁

教育部职教诊断与改进专委会

专家

(兼云南省秘书长)

刘康宁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

理事

刘康宁

云南省委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教育咨询委员会

委员

刘康宁

云南省政府督学

特聘督学

刘康宁

云南省高校教学评估指导委员会

副主任(兼秘书长)

王菊

中国社会学会教育社会学会

理事

王雯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产教融合专业委员会

常务理事

王雯

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教师专业委员会

理事

邓春宁

云南省成人高等教育学会

秘书长

张建新

亚太地区教育质量保障组织APQN

前主席

李家祥

云南省成人高等教育学会第三届理事会

会长

吴玫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

理事

李敏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

理事

章光洁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教育人类学专业委员会

理事

罗昆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乡村振兴委员会

理事

四、科学研究

(一)2024年度教师的科研项目及到校经费

本年度,学院新增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西部项目1,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1项,云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1项,校级人文社科项目1项,省级教学案例库项目1项,科研总经费达28万元;另有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全国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教育部重点项目1项,教育厅项目3项等;本年度学院老师公开发表各级各类学术论文21,其中CSSCI(含C扩)5篇,SCI论文2;共出版学术著作3;主持完成1“幼儿园教育装备规范”;3篇政策建议被省级政府部门采纳,其中1篇被省长批示并被省政府采纳。出版学术著作1部;获云南省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奖”三等奖(第一作者)1项。

(二)其他体现本学位授权点科研水平的数据

2024年度,1名教师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高级访问学者项目资助,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教育学院访学交流。40余人/次分别参与了线上和线下的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和主题报告活动:美国教育研究协会AERA2024年年会、2024年亚太地区教育质量保障组织APQN学术年会AAC、2024年教育评价国际会议、2024年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中国职教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等。以主持或主旨报告专家身份参加教育改革前沿学术研讨会:香港教育大学2024年批判大学研究会议、研究生教育学会专委会2024术年会、第二届亚欧教师教育国际论坛、第二十届全国大学教育思想研讨会、第二届应用伦理珞珈论坛暨“教育家精神与教育伦理”学术研讨会、云南省高教学会学术年会等;另外,学院还与北京大学蔡元培研究会和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联合举办“大学精神的传承与创新”学术研讨会、就业创业系列讲座,还将12月承办太阳成集团tyc234cc“理解中国”学术新人铸魂论坛——中国式现代化的教育强国建设研究·研究生学术论坛(全国性)。

五、社会服务

太阳成集团tyc234cc教育学一级学科依托高等教育学、教育学原理、比较教育学、成人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学、教育技术学等二级学科,主动服务国家战略、主动对接云南省重大教育政策、重点领域教育改革开展政府咨询,引领区域特色的学术发展,积极拓展亚太地区教育国际合作,逐步形成了“服务国家战略、面向周边国家、繁荣学术文化、资政政府决策”的社会服务特色与声誉。

目前,依托学科优势已建成“职业培训服务地方教育”“政策智库资政宏观决策”“学术社团引领教育研究”“跨境合作服务国家战略”的社会服务体系,主要有:

1.建设有2个国家级和1个面向国际的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挂牌的“全国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社部挂牌的“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不定期开展了全国各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和培训,实施了缅中友好“百人校长”培训项目,积极推进落实教育部“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滇西实施方案”,助力云南省边疆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发展和脱贫攻坚等。

2.建设有“云南省政协委员工作室”,是服务云南省教育发展的政策智库,参与了云南省“十三五”“十四五”教育规划编制、院校设置,完成了30余份政策咨询报告,有4份被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有1份被民进中央采纳,有5份被省政协采纳,有20份报告被云南省教育厅、人社厅、省发改委、省委政策研究室、昆明市人民政府等部门采纳,服务于省域教育改革与发展,2024年被评为省政协优秀委员工作室。

3.建设有“云南省高教学会”和“云南省成人高等教育学会”“云南省高教学会”是全省高校学术交流的平台,是服务全省高等教育学科建设与学术交流的中枢机构,是高等教育研究者的学术共同体组织,会员单位覆盖了云南80余所普通本科高校和高职高专院校。“云南省成人高等教育学会”是全省从事成人高等教育的单位和同仁学习、交流的平台,也是全国唯一一家成人高等教育省级学会。在该平台上,可以及时了解国家和云南省有关成人教育的相关政策与发展动向,也可学习到省内外院校的一些先进办学理念与运作,以便指导本单位具体工作,促进成人高等教育持续发展。会员单位覆盖了云南省41余所普通本科高校和高职高专院校。

4.建设有“云南省高等教育评估中心”和“云南省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中心”,是云南省教育厅挂靠工作机构,是全省高校评估与职教师资培训的中心机构。“评估中心”先后组织了80余所高校的教学合格评估、审核评估、专业评估认证等,“职教师资培训中心”开展面向全省州市县的职教师资培训。此外,依托“亚太教育质量保障组织APQN”建设有“跨境教育外部质量保障人才培养基地”,开展了东盟国家的教育部官员质量保障培训工作坊、组织了亚太地区国家教育质量保障全球性大会,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倡议,服务云南省高等教育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跨境质量保障,以及建设云南省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国家战略。

六、不足与短板

(一)师资队伍结构有待优化,学科领军人才不足,行业导师范围过窄,年轻科研团队培养与建设有待加强。

(二)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的能力不足,未能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优势,协同创新能力不突出;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模式缺乏创新内涵,职业技术教育“双师型”人才培养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学科研究方向不聚焦,标志性科研教学成果产出数量少,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立项数、教学成果奖励数亟待新增。


友情链接: